深圳:最卷的城市也“躺”了吗?
1982年,深圳成为特区两年后,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在蛇口工业区提出,这塑造了全新的城市文明,但也带来诸多反思:效率是否会导向焦虑,规则应该让人紧张还是放松?作为一个良好的共同体,深圳到底如何走出自己的节奏?
42年过去,属于深圳的“时间”和生活正在悄然变化。或许,这座不停“卷”的城市,也能慢慢找到属于它“躺”的方式。
现象 PHENOMENON
深圳生活方式
探访时间:2024年6月
#识城计划#生长力
32.5岁
在中国生活了27年后,德国人弗兰克·泽林决定搬离北京,“我头一次感觉必须马上搬家,换个地方。从古老庄严、时而显得有些迟缓、时而更是相当严格的地方搬去。”
他选择了深圳,一个被描述为“未来之城”的地方,“谁要是想知道中国的未来乃至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模样,就应该去看一看深圳。”在泽林眼中,深圳的综合优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,是世界瞩目的创新实验室、新的硅谷。在属于深圳纷繁的数据中,有一个十分夺人眼球:32.5岁。这是全球人口平均年龄最小的大都市。(对比来看,伦敦是35岁,纽约是36岁,柏林和香港是43岁,上海是46岁,东京是48岁)
深圳的两面,摩天大厦与街头巷尾
图源网络
32.5岁,也是城市的譬喻。要知道,这座城市也仅有44年(从1980设立深圳特区开始)的现代化发展历史,但此地建起的高楼、创立的企业早已不计其数,其速度之快甚至连“创新”这个词也显得有些“过时”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上述关于城市鲜亮而迅速的一面,泽林还特别在他的书《深圳:中国式未来》提到了关于深圳的生活、文化与自由。
过去谈论深圳时,“生活”或许是极容易被忽略的,但这一环之于个人而言,也与经济指标、工作潜能一样至关重要。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深圳街头 / 摄影:邹邹©ZSDC
理解城市的生活方式,需要首先理解在城市中的人。为了解在深圳的人到底是如何过生活的,我们采访了3位不同年龄段的人。(以下人名皆为化名)
迪迪今年40岁,她20出头时来到深圳,31岁在这里安家,这座城市见证了她成长和事业建立的过程,因此她形容这里是自己“前半生的福地”。但就在“某个熬不完的夏天,我动了离开南方的念头。总感觉湿热的气候很耗气血,直不起背。”迪迪作出了搬离深圳的打算。但她还是盛情向身边人推荐这座城市,
“这里的环境无可挑剔,有山有海,有逛不完的公园。”
深圳是全国拥有公园最多的城市,有1260座公园,被称为“千园之城”。图为深圳湾公园。/ ©Shengpengpeng Cai
南南27岁,在深圳独居4年了。她是退役运动员,有股很坚韧的劲儿,很享受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的感觉。对比过去老家的生活,她认为深圳给了她身份和认同的自由,“在农村,你总会是谁的女儿,谁的妻子;但在大城市,你只是你自己。”她很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不愿意回到老家,尤其是女生,因为在这样的城市她们体验到了尊重和公平,褪去了生育价值,不需要依附任何人。
Jock是95后,来深圳刚一年多。城市的快节奏与ENTJ的他十分契合,“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充满挑战,让人感到紧张,但也很有活力。”他说这样的状态很符合他的需求,能让自己聚焦想做要做的事,远离内耗。工作以外,Jock喜欢广交朋友,这包容丰富的氛围也让他感到有趣,“这里同龄的年轻人多,社交强,大家平日社交会保持强边界感,觉得很舒适。”
深圳某咖啡店,有家庭在聚会。/ 摄影:邹邹©ZSDC
城市不是单面向的,我们看待它的目光,也不是非“躺”即“卷”、非“闲”即“忙”的二元对立。就像如今的深圳,已经越来越不再能够被“简单定义”,
不再只关于效率、时间就是金钱,还有公园、食物、菜市场、年轻人的夜生活……是能够兼容一定的复杂性和丰富度的。
城市的“生命体验”
在深圳对话建筑师刘珩时,我们一起谈论了关于城市的“围困与解困”,在城市“困境”普遍被提及、警醒的当下,她提出城市的解困需要“从资本效率转向生命体验”。我们可以感知到,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生活的意义,而一种新的趋势正逐渐蔓延在各个超大城市里,更多关于
生活而不只是工作,
体验而不只是效率,
公共关怀而不只是个体价值。
如果说人的需求是起始点,那么空间的落地,则意味着人的想法和愿景正在付诸实践。在深圳,我们还实地探访并对话了5个生活方式类品牌,作为多元生活的营造者,它们都十分年轻,也印证着这种新的都市生活趋势。
CHUANMEN
用原创玩转本地市集
地址:以快闪&慢闪的方式在城市不定期闪现
CHUANMEN的主理人大发来自武汉,毕业后便留在了深圳。大发一直对于设计师类品牌很有兴趣,起初先尝试着用市集的方式联结设计师们,也因此结识到众多有个性和独立想法的年轻人。后来,市集变成了“CHUANMEN”这个生活方式市集品牌。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图源CHUANMEN
对大发来说,最初选择通过创业把「慢」的内容选择在「快」节奏的深圳,就已知晓它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。“这座城市留给人生活的时间本身是非常少的,自然就不能好好停下来,感受这些艺文相关的美好事物;加上深圳创业成本过高,做类似相关「慢」内容更是非常考验人的事!”不过好在,这种情况开始有些新的变化,大发也逐渐发现,有越来越多年轻人,
开始关注自我,过有趣味性的生活,学会“对自己好点儿”。
作为深圳本土逐渐「慢」成长的原创设计市集品牌,创立这4年里,大发不断联结深圳的各个独立设计师品牌、主理人,发起过许多能够真正“串起门来”的活动。在大发看来,深圳本是一座充满活力、国际化、包容的创新型前瞻城市,这里不仅有勤奋专注的人,勇敢追求梦想的人..……更重要的是:现在亦有越来越多希望构建美好生活的人。
为什么在CHUANMEN市集上的许多摊主都身着黑色?这是因为在CHUANMEN看来,自己是年轻的存在,而恰恰「黑色」代表着纯粹、灵动、时尚、包容、不张扬、独立、不趋同……/ 图源CHUANMEN
述之有味
城市里的一抹余韵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香山社区天鹅湖三期商场L1031室
述之有味的主理人小瓢是四川人,离开之后一直很想念家乡的味道,”小时候就觉得,如果我离开家乡要带走一个东西的话,会是栀子花。”述之有味做的第一支香就是栀子花味,在过程当中,小瓢觉得自己对做香这份事业越来越有爱心、有道心,坚持下来,慢慢成长为了品牌如今的样子。去年,品牌在华侨城欢乐时光落地了自己的线下空间。
“东方性”与“日常感”是切入述之有味的关键词,它极擅长把素雅、淡然的气质,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表达。因此进入位于华侨城欢乐时光的述之有味线下空间时,我们第一眼就“菜园子”以果蔬为灵感创作的香氛吸引了:番茄、青豆、无花果……每个元素都十分令人惊喜。这种惊喜感并不来自陌生,反倒是源于熟悉。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位于华侨城欢乐时光的述之有味 / 摄影:邹邹©ZSDC
熟悉产生理解,理解产生爱。那么,我们到底对于生活和城市可以有多熟悉?最近述之有味团队正在尝试为深圳做一款香。小瓢坦言这支香做得没那么顺利,有很多疑问和不确定。而这些思考也是她对城市本身的。“其实这个味道蛮‘深圳’的,比较直给,绿意丰盈,有力量,有生长感。”但在小瓢眼中,它还是缺了一点细节,少了一些余韵,很像是深圳的比喻。
小瓢回忆,许多外地的朋友来到深圳之后,都会非常兴奋地告诉他,自己喜欢这里。当待了一段时间,也会觉得挺好的,比如说蛇口的海和阳光……但慢慢地时间再长一些,你可能就会感到,好像缺了点什么。“阳光沙滩,这些东西都很好,但是你再细品它,就很难品出里面的风味。”
在生长与直率之间,再多一些余韵,这是这支香需要的,或许,也是这座城市需要的。
摄影:邹邹©ZSDC
山池
在都市营造自然
地址:开平街华侨城南区东部工业园区F1栋101-104
(华侨城创意园店)
城市里可以有怎样的“自然”?某种程度上,山池咖啡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小自然,坐落于深圳这样一座有着全国公园数量最多的城市,
山池的出现呼应了城市充满绿意与呼吸感的一面,有着自身的系统和生长脉络,可以让人短暂脱离日常轨迹,进入另一种时空秩序中。
如今国内的咖啡店虽然纷繁复杂,但整体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大的连锁咖啡店,提供长时间办公或者社交的场域,一类是小的社区咖啡店,提供个性、便捷和亲切感。而山池则代表了另一种新兴的咖啡店体验类型,兼具了上述两类咖啡店的共性:山池的店,直观来说都很大,但这种尺度没有让它变得标准,事实上,因山池每家店的设计都不同,也能感受到属于社区咖啡馆的独立气质。
山池华侨城创意园店 / 摄影:邹邹©ZSDC
山池益田假日广场店 / 图源山池
在山池,人们既可以在这里长期办公,因其宽敞和舒适的设计提供了“硬件”上的保障;也能够拥有体验上的独特性,无论设计、饮品还是周边,都促生了这里的非标感。
“我们观察到,现在大城市里人们和咖啡的关系都是比较快速的,上班前去买一个,然后带走。”琛琛(山池市场负责人)为我们分享她的理解,“因此我们去做大的空间,是因为我们希望客人能够停留坐在这里。哪怕坐在这里聊天,发呆,画画,都可以。”在这个时代里,山池希望为人们在越来越快的城市里,提供一种通向“慢”的途径。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山池的开敞与清爽 / 摄影:邹邹©ZSDC
山池夏日特调饮品「蒔梨」(左)、「甘柚」 / 摄影:邹邹©ZSDC
汤崎
以“汤泉”为轴心的生活方式
地址:深圳市福田口岸裕亨路3号港城华庭1-5楼
在深圳,汤崎是这座城市里一种“很新的生活方式”的代表:以泡汤泉为核心,更加注重年轻市场和时尚元素的融合,呈现出一个完全颠覆传统行业旧俗、更高品质的城市度假空间。
早在北宋的秦观汤泉赋中就有记载;其名汤泉,不火而燠,莫虞岁年,泓泓涓涓。汤崎从将汤泉这个文化符号中的汤字提炼出来作为品类词,而崎字则是代表了攀登之意,代表了其想要颠覆传统老旧洗浴这个文化标签的决心。
汤崎坐落于福田口岸,在我们对汤崎的实地探访中,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注重个性化和体验感的设计和选品,每个细节都彰显出与传统汤泉品牌不同的质感。/ 图源汤崎
在汤泉生活这个领域,汤崎如今带给人们与城市的耳目一新之感,得益于三年前的一场转型。从2021年开始,汤崎主理人子昊最初在构思汤泉生活这个产品之时,首先是抓取到了在疫情中,人们无法长途出游这个痛点需求,而在这个时候洗浴这个老旧的产品结构反而显得尤为特别,大而全的服务类目,正好提供给了年轻人另一个负担感更轻,沉浸感更足,自由度更高的深度度假选项。
汤崎室内空间 / 图源汤崎
当从一个产品人的视角重新去审视的时候,子昊发现,在洗浴这个大框架下的产品已经落后时代非常多年,无论是按摩,提供的水果,饮品,餐食等所有产品,都远远落后于外面同期的同类型产品。在这个时候汤崎从产品维度及成本维度重新梳理了产品逻辑,从中提取出契合时下年轻人需求的爆品产品,同时也对场内的所有其他类型的产品进行了一次市场化的迭代。汤崎认为,
只有当一个产品同时具备媒体爆点和多方位的高品质体验时,才能真正的具备市场竞争力。
转型后,客群也因更新有了很大的变化,如今来汤崎的95%都是年轻人,而以前几乎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客群。并且,这里也能看到一个很有“深圳特色”的现象,在这些人中,许多都是来互联网企业的白领,选择来这里社交或者企业进行团建等。这也是颇具开创性的。
图源汤崎
在子昊看来,深圳城市里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,哪怕娱乐,都还是希望能高效,而“高效”的休闲,其关键要素就在于“综合感”,一个地方就能满足所有。在这个视角下,汤崎也的确很符合这座城市气质和职场人士的需求,
既然工作很拼,玩也要足够尽兴。
和上述品牌对话的过程中,我们和每个主理人,都用了相当一段时间,探讨深圳“闲下来”的可能性。这当然不容易,地租、城市节奏、人的心态,皆有挑战。“很坦白讲,过去的深圳给我一种割裂感,这里要么是精致装潢的大品牌,要么是犄角旮旯的小店。”我尤其记得这样一句,它不一定概括出城市的全貌,但其真实打动了我。那么如今,
依然在深圳探索生活方式的品牌的共性,或许在就在于它们都正在尝试从割裂的“两端”中,找到一条平衡、弥合与共生的路径。
工厂、电子市场
与城中村之后
基于品牌所在的区域,我们也探访了深圳一些代表性的非标商业区,它们大多基于电子市场、工厂与城中村改造而来,延续了城市的工业基因,形态各异下,都在尝试保存属于这里的记忆。
事实上,深圳的商业区同样带着强烈的城市与时代特征:80年代,当地商业与特区同步发展,百货商场开始在深圳兴起,东门老街成为最早的商业旺区;90年代,华强北电子市场迅速集聚,奠定了其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的地位;进入21世纪,深圳商业模式开始差异化发展,其中备受瞩目的要数2007年开启改造的深圳华润城。
东门老街位于深圳罗湖区,罗湖是深圳率先被开发的区域,也是“深圳速度”的发源地。图为深圳东门步行街上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 / 图源辉视角
如今的华强北 / 图源九行Travel
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外,深圳开始深入更多区域探索更为细分的商业与生活方式形态,2017年,深圳万象天地基于华润城开业,
打破了传统购物中心形态,为城市商业奠定标杆,而各类非标商业也开始迅速兴起。
万象天地是华润万象生活第一个街区型项目,也是“街区+MALL”形式的全国先行者 / 图源网络
在深圳代表性非标商业区中,我们主要探访了华侨城创意园、a park一个公园、G&G创意社区。其中华侨城创意园位于南山区,红棕色调,恍惚间觉得和在成都或者重庆看到的一些旧改工厂有些相像。我们去的时候是周中,从科技园开过一条高速、几条小道就拐进了这个社区,人少安静,绿意盎然。后来我才了解到,如今华侨城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70%,夏季气温可以比别处低2至4度。
华侨城
创意园
华侨城创意园是深圳非标商业探索的先声,于2004年启动改造,前身是东部工业区,是上世纪“三来一补”厂房的聚集地。(三来一补是“来料加工”、“来件装配”、“来样加工”和“补偿贸易”的简称。)/ 摄影:邹邹©ZSDC
华侨城创意园所在的“华侨城”片区,41年前,还是一片沙河农场。据说,当时的小孩们会沿着海边沙滩捕抓鱼虾螃蟹,然后骑着单车拿到南头或东门去卖。后来,由于安置归国华侨们等需要,国务院于1985年,批准划出了一块4.8平方公里的土地创办“华侨城”。如果说蛇口像香港,有人则形容华侨城是深圳的“小新加坡”。这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那里得到了印证,“我一到这里就感觉是回到了新加坡。”
里面的许多店铺都被大片大片的绿荫笼罩着 / 摄影:邹邹©ZSDC
G&G创意社区在南山蛇口,与华侨城距离大概13公里。周四上午的社区很安静,很多店都还没开门,我从一条小道拐进去,沿路都是斑驳的工业痕迹。看得出,这里也是极大地保留了工厂的前身,没有做过多结构性的改变。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图源G&G创意社区
G&G创意社区所在的蛇口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标志性的意义,1979年,还隶属于广东的蛇口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——蛇口工业区,同年7月,蛇口工业区炸响了填海建港的开山炮,这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。作为工业重镇,蛇口分布有许多工厂,而G&G创意社区也是工业遗址,其前身为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南星玻璃加工厂 。G&G两个字母分别代表grass(自然、草根精神)和glass(对南玻这一时代象征的致敬),外观看似一个大仓库,内部却有着四处生长的野草。
蛇口工业区爆破了改革开放“第一炮”,图为蛇口渔人码头 / 图源佳佳588
福田区是这座城市里金融和商业的聚集地,也是著名的电子市场华强北坐落的区域,a park一个公园就坐落于此。a park前身是成丰电子有限公司,带着这个区域的工业基因,在30年后摇身转变为新型社区商业空间。a park一个公园主打“Hea”生活方式,“Hea”在粤语中是“翻找”的意思。
a park一个公园 / 摄影:邹邹©ZSDC
a park周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,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接近下班的时间,路上不断擦肩各种背着拿着包、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。公园主要包括漫氧公园、红砖小镇、发条工厂等。其中首层的漫氧公园商户目前的开业率较高,业态集中在新茶饮、咖啡和餐酒吧品牌,以及宠物品类、美学好物等生活方式店铺;二三层的红砖小镇则采用复式结构,形成了纵横的街巷场景。
摄影:邹邹©ZSDC
除了上述案例,深圳代表性的非标商业区还有十亩地,被写字楼、城中村同时环绕,是承载深圳生活最真实的底色的不夜城;南头古城,试图为城中村改造提出新解法的试验场;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,建筑大师槇文彦作品,也是被《孤独星球》评选为的“深圳首选文化目的地”……
如今,在全国非标商业和生活方式的崛起中,位于城市细部的生活可能正在普遍被发掘、看见,不断带来某种引领性和新鲜感,如在深圳宝安核心区香缤广场,
一个基于传统商业卖场改造而来的非标商业项目大可山,也步入了更新改造的历程,尝试塑造当地新一代生活方式体验场景。
在深圳宝安核心区的香缤广场,这幢建筑即将改造焕新成为可游逛式非标商业综合体「大可山」/ 摄影:花花
左右滑动
查看更多
改造后的大可山效果图
种种现象让我们思考,在下一个三十年的角逐中,深圳将如何再次定义“时间就是金钱”?而无论品牌还是空间,可以确信的是,除了快速抓一杯咖啡上班的节奏之外,越来越多深圳人正在寻找让时间慢下来的方式。
如今的深圳,已经过了那个高楼大厦随时拔地而起的时代,我们期待,未来属于的“深圳速度”,会是怎样的一种节奏?一筑一事
编者后记
如何真正了解一座城市的“生活”,不是容易的事。如何书写?更是有很多的迟疑和怀疑。
深圳是于我崭新、陌生的,我不曾在这里真正生活过,没有去过当地菜市场,没有闲下来散过步、歇过脚……只是去了几个地方快速浏览、买一杯咖啡。人真的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一个地方吗?
在返程的飞机上回想时,我有了更深的忧虑——打卡、拍照、消费式地浏览,似乎正在变成我们理解一个地方的惯常方法,哪怕是对自己熟悉的城市。但,难道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吗?这让我警惕。写到这里,最想分享的属于编者个体的、私人的,是我在当地遇到的一个女人对我说的话。她是四川老乡,得知这个我们寒暄了起来,“我不想回老家了”。为什么?她讲的原因有些含混,大意是老家的薪资待遇不好。但深圳的生活成本也是有目共睹的。我隐约觉得,待遇也许不是她留在深圳的全部理由,或许还有更多。
但更多可以是什么?
*点击下方图片,走进更多面的深圳
刘珩:城市的“围困与解困”
沙井古墟:一座深圳“城中村”的新生
编辑
Lin
主编
牧之
副主编
忧忧
撰稿
Lin
校对
小徐
平面设计
Gary©ZSDC
摄影
详见图注